国外的类型小说家素来就有创作青少年作品的传统,科幻界有罗伯特·海因莱因的《银河系公民》等青少年科幻小说,奇幻界有特里·普拉切特的“碟形世界”少年系列,推理界自然也不甘落后,少年推理小说层出不穷,其中日本讲谈社于2003年开始推出、目前总计出书26种的“推理大陆”系列可谓是一支新生力量。
说是“少年推理小说”,但其实主人公并非一定是少男少女,读者也并非只是针对少年读者。在推理小说越写越复杂的今天,返璞归真的“推理大陆”系列反而是创意与文笔俱佳,娱乐性十足,更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譬如法月纶太郎的这本《怪盗格里芬》,在2007年日本的“这本推理了不起!”(このミステリーがすごい!)大奖决选中位列第八。对于这么一本不足两百页的小书来说,已经是值得夸耀的成绩了。
翻开《怪盗格里芬》的第一页,便看到了乔治·华盛顿·卡佛博士与上帝的一段妙趣横生的对话,颇有点道格拉斯·亚当斯笔下《银河系漫游指南》的无厘头幽默味道,奠定了故事的幽默基调。小说的主人公格里芬,偷盗的本领和爱德华·霍克创造出的“怪盗尼克”一样高明,做贼的操守也和尼克一样“高风亮节”,用书里的话说,“怪盗格里芬从不干见不得人的勾当”,“我的工作是取回那些离开了正当物主、被心怀不轨的人所摆弄的物品,然后将它们送回它们本该存在的地方,也就是物归原处”。有客户聘请格里芬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据说是赝品的梵高自画像偷盗出来,再将真画挂上去。结果,这却是美国中情局的一个圈套。为了朋友,怪盗格里芬只得与中情局女特工扮作夫妻,飞往加勒比海某岛国,从该国军队最高指挥官处偷窃一个神秘的人偶……
作者法月纶太郎在小说里将“偷便是不偷,不偷便是偷”的心理诡计施展得淋漓尽致,借用格里芬之手,骗了读者一次又一次。从这点来说,封面上“挑战离奇缜密的崭新诡计”并非虚言。
除却此点,小说里涉及到的诸多方面的知识都令读者获益匪浅。除了“波克诺共和国”子虚乌有外,其余的知识都间接来自于作者阅读的书籍。书后的参考资料里列出了十本书籍,不仅有纽约市的导游书籍、介绍加勒比海地区的图书、博物馆专家Thomas Hoving的专著《赝品之美术史》,更有包括冯内古特、爱德华·霍克、博尔赫斯、劳伦斯·布洛克、西奥多·斯特金等作家的小说作品。作者的这种努力,真好比在做研究工作。书中出现的花生种植史、“花生博士”生平、加勒比海地区的神秘巫术、岛国的历史变迁,皆有所依据,足以让读者在阅读之余增长见识。
这么一本少年推理小说的写作,也能达到如此认真的程度,足以见得日本民族的敬业专注的精神,也挺值得国内一些闭门造车的小说家学习与借鉴。
评论